姓氏叱利
拼音chì lì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无
叱利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无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叱利姓 起源
单一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古鲜卑族拓拔部叱利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鲜卑族叱利氏,在传统意义上,源于北方古高车族(敕勒、铁勒、狄历)十二姓之中的泣伏利氏,也就是早期游牧于漠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史籍归称为“赤狄”。汉末以及魏、晋时期,泣伏利氏部落即归附于鲜卑拓拔部,因此史籍中多称其为鲜卑族,亦称叱李氏、叱列氏、叱黎氏、叱伏列氏等,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叱利氏,后改为利氏”。实际上,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间(公元493~496年)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之后,在大举推进汉化改革政策的过程中,鲜卑叱利氏在先大多改为汉姓利氏,后有更多的族人改为汉姓李氏,其中的李氏即为著名的洛阳李氏,也就是后来的大唐王朝之皇室族源。李唐王朝起于陇西李氏,是洛阳李氏的主要分支。创建大唐王朝的高祖李渊,为北周太尉李虎之后李崇(公元454~525年,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雍州刺史,谥“武康”)的后裔,与起源于战国末期秦国太傅、司徒李昙的次子李玑(字伯衡)的赵郡李氏同源不同宗。
一直到唐朝时期,仍有鲜卑叱利氏族人在活动,并在唐太宗时期担任都督之职。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都督叱利氏与其他少数民族都督如葛逻禄等三十余人一起随奉唐太宗至泰山封禅,“已封,诏勒名于封禅碑云。凡三十年北方无戎马警。”此后叱利氏一族世代相传至今。
叱利姓 分布
叱利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而其分衍的李氏则是一个庞大家族,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牢牢占据第一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五位;其分衍的利氏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九十九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百五十三位;叱利氏多以洛阳、京兆为郡望,其族人至今在辽宁省瓦房店地区、北京市等地仍有分布。
叱利姓 郡望
洛 阳:亦称洛阳郡。战国时期秦国的秦襄王置洛阳县,该县以在洛水之阳而名,属于三川郡。西汉时期为河南郡治。东汉时期建为都城。三国的曹魏及后来的西晋、北魏、五代后唐皆建都于此,南北朝时期东魏置郡,故城辖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两朝,洛阳故城辖地达今韩国汉城市以西九公里处,大周王朝的武则天曾以洛阳为都城达十四年。由于新莽、唐朝、五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国也都以洛阳为陪都,故而多称洛阳为“六朝古都”。
京 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叱利姓 堂号
洛阳堂:以望立堂,有称“六朝堂”者。
京兆堂:以望立堂。
叱利姓 姓氏源流
一、叱利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一云‘叱列’。西部大人,世为酋帅,后魏初,各依旧号为叱利氏。后周改为利氏。”又,西魏赐杨绍为叱利氏。
二、叱利
叱利姓起源:
1、代北姓。《魏书·官氏志》有叱吕、叱门、叱利、叱列、叱卢等氏,见《广韵》。参见叱李氏。
2、西魏大统四年赐杨绍为叱利氏。一说,后改叱吕引氏。
叱利姓名人:
叱利骚,北齐时都督,见《北齐书·杨愔传》。
变化:一作叱列。后改为利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