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911chaxun查询
输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输入 chi 即可
持姓 持氏 持姓起源 持姓名字 持姓名人 持姓分布 持姓郡望堂号 持姓起名
持姓

姓氏
拼音chí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1509 位。
位于昆姓 之后,斛姓 之前。

持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509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机查看持姓起源,微信扫一扫页面右侧二维码。关注后发送 持姓 即可

持姓 起源

持姓主要源自:芈姓

持姓持姓起源一

源于芈姓,出自周朝时期楚国专职祭祀,属于以官职称谓或宗教信仰为氏。商、西周初期,王室与各诸侯国皆设有专职神职人员祭司,而楚国的祭司在受命实施重大祭祀活动时,主祭者称为“持豋”,即“持祭肉于豆”之义。豆,即装牺牲之类的“豆”,为神器。各诸侯国的“豆”与周王室的“豆”在形状上有所不同,但多为敞口之青铜器皿,除了重大的祭祀活动,不得它用。

持豋,是一种祭祀礼仪,也是一种荣誉,地位崇高,多为世袭。在持豋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神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持氏,读音作zhí(ㄓ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持姓持姓起源二

于官位,出自战国时期诸侯国军制持旗都尉,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尉,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中较将军一职官位略低一级的军官,秦朝时期秦始皇在各郡皆设有“尉”,职责是负责地方治安。到汉景帝时期,改“郡尉”为“都尉”,辅助郡守掌管地方军事。从汉武帝时期起,在中央政府中开始设置各级专项“都尉”,到汉光武帝时期废黜了中央一级的“都尉”,但保留了在各民族地区所设置的该职,不过,凡在有大规模军事行动之时,由中央政府临时指派有专项“都尉”,官秩多在三、四品之间。持旗都尉,属于专项都尉官称,为辅佐最高军事长官指挥并显现王朝威仪。秦朝时期,持旗都尉为一人所担,到汉朝以后,持旗都尉分左、右都尉,军事行动中持大旗,左一面旗为王朝标志旗,右一面为军事统领标志旗,并以军事统领之标志旗为指挥作战的标识。只要持旗都尉不倒,“战事毋结”。

在持旗都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持旗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持氏,读音作zhí(ㄓˊ)。

持姓持姓起源三

于官位,出自三国时期曹魏官吏持书执法,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持书执法,是三国时期魏文帝所设置的官位,为御史中丞的属官,专门负责掌管奏劾各级官员。后来孙吴亦有效仿,分置持书执法为左、中、右执法各一人,专职评奏诸官之事。持书执法多为一些铁面无私之人,皆执有“乌牌”,即鐂刻有“御题免死无罪”的黑铁牌,因此后世官场皆暗称之为“乌面御史”、“乌面吏”、“铁面御史”等,官秩第六品。“铁面无情”一词即因此而来,后人神往和理想之政官人物如包公等,亦由此而文创。晋武帝统一三国之后,废黜“持书执法”之官位,改设为“治书侍御史”。隋、唐两朝时期,沿用了晋朝、隋朝时期的“治书侍御史”制度。但在唐朝初期为了避唐高宗李治的名讳,又改回称为“持书侍御史”,但主要分设于各州、郡之中。

在“持书执法”、“治书侍御史”、“持书侍御史”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持氏、乌氏铁氏等,持氏读音作zhí(ㄓˊ),世代相传至今。

持姓持姓起源四

源于官位,出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官吏持节,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的主政官员刺史、都督,往往有中央政府授与的“持节”称号,此称仿自汉朝,以代表中央政府的全力。因此,凡持有“持节”称号的刺史,如持节征南大将军、持节侍中都督等,皆有权杀无官职之人;而持有“持节”称号的都督,则有权在与军事相关的事宜上杀官秩两千石以下的各级官员。

在有“持节”特权的官员之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魏姓氏者,称持节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持氏,读音作zhí(ㄓˊ)。

持姓持姓起源五

源于满族,出自唐朝时期海西女真哈达部赤盏氏族,属于以部族称谓汉化为氏。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持嘉氏,亦称持佳氏查佳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赤盏氏,在金国时期曾称为石盏氏,以姓为氏,满语为C’ygiya Hala、Cagiya Hala,世居哈达地区(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

清朝中叶以后,持嘉氏多冠汉姓为持氏、迟氏张氏刘氏等。只有满族持氏读音作chí(ㄔˊ)。

持姓持姓起源六

源于官位,出自清朝后期太平天国持旗,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太平天国中、后期,军制中设置有“持旗”一职,即为大旗手,听令军事首领以旗势指挥军队作战,如同后世的“旗语官”,属于利用光信息传递指令的军事行为。

太平天国运动因内讧和满清王朝政府镇压失败后,有“持旗”的后裔子孙为避清廷追剿,改以其官称为姓氏,称持氏、旗氏,持氏读音作zhí(ㄓˊ),世代相传至今。

持姓 分布

持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则没有,多以河南、咸阳、辽东为郡望。

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辽宁省的辽阳市,陕西省的延安市、绥德市,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均有持氏族人分布。

持姓 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咸阳郡:咸阳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周郝王十年(丙辰,公元前305年),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前338年)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在泾渭之交营建宫城,并迁都于此。因“地处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中经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五代,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直至西汉初年,这里作为战国秦和秦王朝的都城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将咸阳解读为中国第一帝国都是当之无愧的。嗣后,历经西汉、新、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到隋、唐,咸阳因毗邻京城长安,而被当作京畿之地和茔藏之野。宋明以下,咸阳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作为沟通中原和西部边疆的交通孔道,其军事战略地位仍然相当显著。如今,在西安-咸阳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框架下,一个具有重要经济战略地位的大都会城市带正在崛起,咸阳作为西安的后花园,它的建设和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咸阳境内的政区建置,始于夏代。商王朝时期,发展到邰、豳、程、犬等方国。周朝,以丰、镐为中心,周围分布有戈、秦等国。周显王十五年(辛未,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在秦国全面建立了郡县政区体制。秦统一后,设内史管理都城咸阳,奄有整个关中地区。秦朝末期,被项羽分为雍、翟、塞三国,号“三秦”。市区以西属雍,以东属塞。西汉时期在关中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郡,号“三辅”。市境属扶风、冯翊两郡,今长武一带属上郡。东汉时期迁右扶风郡治于槐里(今陕西兴平)。三国曹魏时期属扶风、新平(郡治漆县,今陕西彬县)和冯翊郡,西晋属雍州扶风(郡治池阳,今陕西泾阳)、始平(郡治槐里)、新平三郡及安定郡的一角。前秦在长陵设咸阳郡。北朝时分属雍州咸阳、安定、北地三郡。唐属京兆府、邠州。五代时期分属京兆府、耀州、乾州,邠州。宋朝时期分属京兆府、耀州、醴州、邠州。金国时期分属京兆府路的京兆府、乾州、耀州和庆原府的邠州。元朝时期属陕西行中书省奉远路及其所属的耀州、乾州,省直属的邠州。明、清时期属西安府、乾州,邠州。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后分属第十、二、七、九行政督查专区,北部属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咸阳分属三原、县、咸阳分区,1950年合并为咸阳分区,1953年癸巳撤销咸阳分区,1961年复置,1968年改为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地区,设立咸阳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持姓 堂号

河南堂:以望立堂,亦称三川堂。

咸阳堂:以望立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

持姓 姓氏源流

一、chí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初见于《姓苑》;《姓氏词典》据《宋史》亦收,“宋有持总”。

二、

持姓分布:安徽淮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持姓起源:见《姓苑》。

持姓 相关姓氏

持佳持嘉持黎

百家姓大全为您提供持姓起源、名人分布及起名大全。持姓,持氏,持姓起源,持姓名字,持姓名人,持姓分布,持姓郡望堂号,持姓起名

羿

宿怀

寿

广

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锺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车

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跋夹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南宫第五,百家姓终。

热门查询 姓名测试打分 老黄历 黄道吉日 在线定制英文名 2025年4月6日黄历 2025年4月7日黄历 2025年4月8日黄历 2025年4月9日黄历 2025年4月10日黄历 2025年4月11日黄历 2025年4月12日黄历 2025年5月黄历 食物相克 川菜 鲁菜 粤菜 苏菜 浙菜 闽菜 湘菜 徽菜 北京天气 上海天气 香港天气 广州天气 深圳天气 台北天气 澳门天气 天津天气 沈阳天气 大连天气 南京天气 苏州天气 杭州天气 武汉天气 重庆天气 成都天气 无锡天气 宁波天气 合肥天气 厦门天气日常生活 汇率查询 手机号码归属地 邮编查询 天气预报 家常菜谱大全 PM2.5查询 区号查询 2025年放假安排 升降旗时间 人民币存款利率表 常用电话号码 国家地区查询 机构邮政编码 台湾邮编查询 汽车标志图片大全 数字大写转换 大学查询 快递查询 (共18个)占卜求签 观音灵签 黄大仙灵签 易经六十四卦 二十八星宿 生男生女预测表 姓名缘分测试 诸葛神算 关帝灵签 吕祖灵签 妈祖灵签 车公灵签 王公灵签 文王神卦 灵棋经 称骨算命 预测吉凶 指纹算命 (共17个)民俗文化 老黄历 百家姓大全 姓名测试打分 十二生肖 周公解梦 歇后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三字经 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民间谚语 历史上的今天 解密生日 万年历 地母经 (共14个)交通出行 列车时刻表 尾号限行 实时路况查询 地铁线路图 中国电子地图 交通违章查询 交通标志大全 车牌号查询 北京时间 机场三字码查询 (共10个)学习应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诗词大全 英文缩写大全 英语单词大全 在线翻译 英文名 科学技术名词 五笔字根表 笔画数查询 偏旁部首查询 汉字拼音查询 区位码查询 郑码编码查询 仓颉编码查询 四角号码查询 中文电码查询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在线编码解码 专业英汉汉英词典 科学计算器 摩尔斯电码 圆周率 (共24个)休闲娱乐 谜语大全及答案 脑筋急转弯 绕口令大全 号码吉凶 竖排古文 外星年龄 外星体重 (共7个)站长工具 IP地址查询 二维码生成器 进程查询 密码强度检测 ASCII码对照表 时间戳转换工具 下载地址加密解密 (共7个)身体健康 安全期计算器 食物营养成分 符号 bmi (共4个)
©2025 911chaxun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