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911chaxun查询
输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输入 cheng 即可
澄姓 澄氏 澄姓起源 澄姓名字 澄姓名人 澄姓分布 澄姓郡望堂号 澄姓起名
澄姓

姓氏
拼音chéng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2139 位。
位于就姓 之后,榊姓 之前。

澄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139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机查看澄姓起源,微信扫一扫页面右侧二维码。关注后发送 澄姓 即可

澄姓 起源

澄姓主要源自:姜姓

澄姓澄姓起源一

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炎帝后裔澄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上古姜姓炎帝嫡系世系为:炎帝→帝临→帝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厘→帝哀→帝克→器→祝融→术嚣→勾龙→垂→伯益→若木→费昌(费侯昌)→房→仁昌→天英→珪→敏→豹→谦→澄……其“澄”,是伯益的尘孙(第九世孙),因分封于澄邑而得名。“浧”字,就是古“澄”字,因此,上古时期的浧邑亦称澄州,其名称一直沿用至西周末期,即今江苏省的江阴市地区,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浧氏,汉朝以后统一为澄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该支澄氏的姓氏读音作yíng(ㄧㄥˊ)。

澄姓澄姓起源二

源于南北朝时期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子高澄,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高澄,字子惠,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为白部鲜卑族人娄氏所生。高澄自幼聪明过人,肤色“白皙如玉,风度翩翩,神情俊爽,便若成人”,深得高欢的喜爱。在北魏节闵帝元恭普泰元年(公元531年)高欢攻下邺城后,将高澄立为世子。北魏孝武帝元修永熙元年(公元532年),高澄被加街侍中,开府仪同三司。高澄在十二岁娶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之妹冯翊公主为妻。东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东魏政权迁都邺城后,十四岁的高澄成为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

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高澄要求到国都邺城辅助皇帝处理朝中事务。起初高欢没有答应,后来丞相主簿孙搴从中求情,高欢便同意了高澄的要求。高澄到邺城后,东魏孝静帝任命他为尚书令兼领军、京畿大都督。高欢虽然实际上把持了东魏朝政,但朝内勋贵日益横行,欺男霸女,贪污受贿,高欢又善做白脸人,不好下狠手整治这些“老哥们”,便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4年)任高澄做大将军,领中书监,摄吏部尚书一职。当时,高澄虽只有二十四岁,做起事来却是雷厉风行。当时在邺城朝中的事务主要由孙腾、司马子如、高岳、高隆之等人管理,都城人称他们是“四贵”,这些人自恃功高,在邺城大都专横放肆,骄蛮贪婪,不可一世。高澄到邺城后,立即对“四贵”采取了压制的办法。高澄到邺城后执法严厉,处事果断,人们为之震惊。高欢的老友孙腾见高澄时,不愿表现得恭敬,依势不理睬他的政令,高澄立即一沉脸,马上叱喝左右把这位孙大叔拉出门外,将其身边围上“刀环”,狠刹了孙腾的威风。司马子如广纳人贿,高澄命属下把这位司马大叔押入大牢,还来个假杀头,吓得这位司马子如一晚上头发都白了。对此,高欢也得便宜卖乖,对老战友们说:“儿子浸长,公宜避之”。意思是儿子大了,又是当朝大官,该给他面子一定要给面子,否则我这老脸也不管用。

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农历1月8日高欢逝世,高澄秘不发丧。东魏的大司徒侯景听闻高欢死讯后,乘机在河南造反,高澄当即命韩轨率众讨伐。高澄确实有真才实干,排兵布阵,打得侯景仓皇而逃。接着,他又亲自带兵,生擒西魏名将王思政。同时,高澄任贤择良,咸得其才,短时间内拢得江淮以北土地二十三州。安排妥当后,他才驰还晋阳,为父发丧。

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南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农历4月,东魏孝静帝封他一大堆官职: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寻尚书事、大行台、承袭其父渤海王位。农历5月又进封相国、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权势至高无上。高欢生前对东魏孝静帝礼敬有加。然而,后来的高澄并不满足,他一直认为皇帝的宝座应该是他高家人、而不应该由元氏来坐,他的父亲只不过是为了顾大局,才让元善见坐上去的,因此根本不把东魏孝静帝这位皇帝大舅子放在眼里,他任亲信崔季舒为中书侍郎于朝中,实际上是作为他监视东魏孝静帝的耳目。为了控制东魏孝静帝,高澄专门安置了自己的亲信崔季舒做黄门侍郎,负责监视皇上的一举一动,随时向他报告。

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农历8月,高澄从晋阳写信问崔季舒:“皇帝近来表现如何?”崔季舒回报说:“皇上近来脾气挺大,经常发泄对你们兄弟的不满。”高澄一见信,马上赶到邺城,气冲冲地找到东魏孝静帝理论。东魏孝静帝只好陪着高澄在邺东打猎,骑马跑快了些,监卫都督就从后面急呼:“天子您别跑太快,大将军会不高兴的!”东魏孝静帝后来设宴招待他,高澄乘着酒兴,端起满满一大杯酒,强迫东魏孝静帝喝下去。那样子好像他们是平起平坐,决不是高欢在世时侍宴的样子。东魏孝静帝对此愤恨不已,推开酒杯,大声呵斥高澄说:“自古无不亡的国家,朕连饮酒都不能自主,还这样活下去干什么?”高澄见这位昔日温顺的皇帝竟然讥讽他,先楞了一下,立刻恼羞成怒,一脚把桌子踢翻,大骂:“什么朕!朕!狗脚朕!”言毕,站起身,令崔季舒“殴帝三拳”,然后站起来甩袖而去。崔季舒也跟着跑了出去,只剩下个满脸通红的东魏孝静帝在那里独自发呆。臣下敢打皇帝,还不自己动手,让手下人“代劳”,此行此举,在中国历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桩来第二天,高澄怒气渐消,又让崔季舒跑到宫里慰问皇帝,北魏孝静帝只好对这种慰问表示感谢,还赏赐给高澄一百匹绢。

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农历8月,高澄再次来到邺城,邀请死党崔季舒、陈元康、杨等人在北城东柏堂住所,密谋篡夺皇位的勾当。因高澄淫乐成性,不仅偷偷与他父亲的宠妃郑氏暗中往来,而且就连弟弟高洋之妃李氏也是百般调戏,人伦纲常全然不顾。再说东柏堂环境优雅、僻静,正好约会他新宠幸的琅琊公主。为了不受外人打搅,与琅琊公主往来无顾忌,高澄把自己的侍卫打发得远远的。那天,高澄与心腹密议受禅之事,侍卫更是不能沾边。厨奴兰京抓住这个机会,伺机下手。兰京,是南梁国大将军兰钦之子,双方在交战时被俘入东魏,之后贬斥到高澄府中作厨奴。兰钦曾多次派人携重金要赎回儿子,高澄皆“不许”。为此兰京怀恨在心,与六个同在厨房做劳役的厨师密谋,想伺机刺杀高澄。事发当晚,兰京找个理由捧着食盘进来,高澄见是兰京,立刻吼道:“我没让你送吃食,怎么来胡闹?兰京也不搭话,上前呈上食盘,并乘机迅速抽出藏在盘底的尖刀,迎面向高澄刺去,厉声喝道:“我要杀你!”话还没说完,从门外跑来四、五个厨师,手提尖刀来助兰京。高澄手无寸铁,慌乱间从坐床上掉下来,还把脚摔伤了,便趁机钻入床下。陈元康上前阻挡,立刻被兰京一刀捅个透心凉。崔季舒当时躲在厕所,逃过一命。那位杨愔跑得更快,也捡了一命。几个厨师搬去床具,兰京当胸几刀,把这位“美姿容,善言笑”的高王爷捅死在当地,一伙人一拥而上,挥刀乱砍,顿时把高澄剁成了肉酱,时年二十九岁。高澄逝世后,被后来的北齐政权追封为北齐文襄皇帝。高澄的第三子高肃,因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在北齐孝昭帝高演皇建元年(公元560年)被封为兰陵郡王。

在高肃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即称澄氏,以念先祖,世代相传至今,该支澄氏的姓氏读音作dēng(ㄉㄥ)。

澄姓澄姓起源三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澄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澄山,秦、汉朝时期在富城县,是一座长约九公里的小山脉群,属于武夷山余脉,屹立在吴郡平原上显得十分突兀。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澄山地区属于孙吴政权,改称富州,位置在今江西省的南昌市丰城县南部与樟树、新干三县交界的希望乡境内,方圆四十余里,主峰挺拔,海拔达一千零十一米,直插云霄,四周溪水环绕,明、清时期称“孤山”,今称升华山。

在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改富州为丰城县。明朝学者陆应旸在《广舆记》中记载:“澄山,在南昌丰城县。”

在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全国统修编著的《万氏族谱》中,有一首著名的《望孤山》诗:“别开阴翳遇新晴,仙顶花飞一望平。着眼乍疑添月穷,澄山到处有琼瑛。但知日影从高照,不觉银盘半欲倾。直待雪消千顷白,绿茵又映晚霞明。”澄山的山顶上有数块巨石屹立,远眺形如“青天削出金芙蓉”,笏立碧空。澄山与玉华山对峙,“气势两相高,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周围有四十多座小山峰环立,峥嵘竞秀。山间白云缭绕,青烟弥漫,蔚为壮观。

在古澄山,先秦时期主要居住的是百越民族,其很早就有以居地名称为姓氏者,称澄山氏,史称“山越”,后省文简改为单姓澄氏、山氏孤氏,皆世代相传至今,该支澄氏的姓氏读音作chéng(ㄔㄥˊ)。

澄姓 分布

澄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千七百二十位,多以邺郡、豫章、太原为郡望。

澄姓 郡望

邺 郡:南北朝时期北魏分冀州置相州,治所在邺邑(今河北临漳)。东魏时期将都城建于邺邑,以相州为司州。北周时期再为相州。北周末期,杨坚摧毁了邺城,迁州治于安阳,本在今安阳南,隋朝时期移今安阳市。自此安阳亦有邺城之称。唐朝时期改相州置郡,治所在安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河南、山东间地。金国时期时期为彰德府。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古称“太原”有二:①商末周初的太原又称“大原”,故址在周之西鄙泾洛之北,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北部地区,中心区域在固原市古大原城遗址一带。西周初期,周穆王出兵讨伐西戎,曾一度打到太原,即指该地区。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澄姓 堂号

邺郡堂:以望立堂,亦称彰德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亦称南昌堂、钟陵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澄姓 姓氏源流

一、ché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福建之上杭、云南之通海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注云:“陕西澄城县,即汉徵县。(按:即春秋时晋之徵邑)澄与徵宜同姓。是以地为氏。”

二、

澄姓分布:安徽淮南、台湾台北等地均有此姓。

澄姓起源:陕西澄城县即汉置徵县,澄与徵宜同姓,是以地为氏。

澄姓名人:

澄子,春秋时宋人,见《吕览》。

澄姓 历史名人

澄姓古代名人

澄雪明朝(生卒年待考),俗名胡靖,字献卿,一名海靖云,自称澄雪道人;福建南平人。著名明朝僧人、书画家、诗人。历代画史汇传大多将其误作“雪澄”,实为澄雪,是胡靖出家后的法名。澄雪博学能诗,尤善书、画。尝泛海至琉球,揽岛屿风景,绘为图志,刻画精工。并能参悟妙理,赋诗见志。

澄圆明朝(生卒年待考),号文谷。著名明朝僧人,书画家、诗人。浙江绍兴天章寺僧,曾为懋方(章懋,明成化年间会试第一,官至南监祭酒)的高足。澄圆善兰竹,工诗,为诗窟十家之一。著有《雪痕录》。

百家姓大全为您提供澄姓起源、名人分布及起名大全。澄姓,澄氏,澄姓起源,澄姓名字,澄姓名人,澄姓分布,澄姓郡望堂号,澄姓起名

羿

宿怀

寿

广

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锺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车

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跋夹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南宫第五,百家姓终。

热门查询 姓名测试打分 老黄历 黄道吉日 在线定制英文名 2025年4月6日黄历 2025年4月7日黄历 2025年4月8日黄历 2025年4月9日黄历 2025年4月10日黄历 2025年4月11日黄历 2025年4月12日黄历 2025年5月黄历 食物相克 川菜 鲁菜 粤菜 苏菜 浙菜 闽菜 湘菜 徽菜 北京天气 上海天气 香港天气 广州天气 深圳天气 台北天气 澳门天气 天津天气 沈阳天气 大连天气 南京天气 苏州天气 杭州天气 武汉天气 重庆天气 成都天气 无锡天气 宁波天气 合肥天气 厦门天气日常生活 汇率查询 手机号码归属地 邮编查询 天气预报 家常菜谱大全 PM2.5查询 区号查询 2025年放假安排 升降旗时间 人民币存款利率表 常用电话号码 国家地区查询 机构邮政编码 台湾邮编查询 汽车标志图片大全 数字大写转换 大学查询 快递查询 (共18个)占卜求签 观音灵签 黄大仙灵签 易经六十四卦 二十八星宿 生男生女预测表 姓名缘分测试 诸葛神算 关帝灵签 吕祖灵签 妈祖灵签 车公灵签 王公灵签 文王神卦 灵棋经 称骨算命 预测吉凶 指纹算命 (共17个)民俗文化 老黄历 百家姓大全 姓名测试打分 十二生肖 周公解梦 歇后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三字经 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民间谚语 历史上的今天 解密生日 万年历 地母经 (共14个)交通出行 列车时刻表 尾号限行 实时路况查询 地铁线路图 中国电子地图 交通违章查询 交通标志大全 车牌号查询 北京时间 机场三字码查询 (共10个)学习应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诗词大全 英文缩写大全 英语单词大全 在线翻译 英文名 科学技术名词 五笔字根表 笔画数查询 偏旁部首查询 汉字拼音查询 区位码查询 郑码编码查询 仓颉编码查询 四角号码查询 中文电码查询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在线编码解码 专业英汉汉英词典 科学计算器 摩尔斯电码 圆周率 (共24个)休闲娱乐 谜语大全及答案 脑筋急转弯 绕口令大全 号码吉凶 竖排古文 外星年龄 外星体重 (共7个)站长工具 IP地址查询 二维码生成器 进程查询 密码强度检测 ASCII码对照表 时间戳转换工具 下载地址加密解密 (共7个)身体健康 安全期计算器 食物营养成分 符号 bmi (共4个)
©2025 911chaxun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