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911chaxun查询
输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输入 chen 即可
尘姓 尘氏 尘姓起源 尘姓名字 尘姓名人 尘姓分布 尘姓郡望堂号 尘姓起名
尘姓

姓氏尘〔 塵 〕
拼音chén
人口约 1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1266 位。
位于祭姓 之后,召姓 之前。

尘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266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机查看尘姓起源,微信扫一扫页面右侧二维码。关注后发送 尘姓 即可

尘姓 起源

尘姓主要源自:姬姓

尘姓尘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时期官吏尘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尘,姓。”尘人,为周穆王姬满执政时期始设之官吏,起初为伴随君王出游时的仆从,兼管记录君王游历之事,称游尘史,后成为固定职业官吏,负责开闭王宫之门户,改称辰人,又称晨门、阍人。至春秋末期,专职为君王服务的学宦之官鹊起,初期的宦官是君王的嫡亲或心腹亲信,并不净身,其受宠而有身份地位之宦官称尘子,允许手执“拂尘”和“辟尘犀”以侍君主,不但负责掸扫国君之衣尘,还负责君王的衣食住行、清洁内宫、用“辟尘犀”给君王、王后和嫔妃等梳理头发等。而那些没有身份地位的仆从们则没有执“拂尘”和“辟尘犀”的资格,因此称那些宦官为尘子、尘史、内尘史等。在史籍《岭南表异录》中记载:“犀角为簪梳,尘不着发,名辟尘犀。”因此“辟尘犀”就是用犀牛角制作的梳子,传说用它来梳理头发,则头发不会着落灰尘。

在尘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尘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尘氏。

尘姓尘姓起源二

源于世系,出自宗族孙系辈次称谓,属于以辈次称谓为氏。汉朝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子之子曰孙,从子从系;系,续也。”这说明儿子的儿子叫作“孙”,“孙”字是由“子”和“”两部分构成的。“孙”字的本意,是说明一种人与人之间直接的血缘关系,即子之子。从中分析,“孙”字,肯定是人类社会演化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后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否则,干嘛要写成“子系”,而不是“女系”呢!当然,在瑶族特有的《女书》中,确然有“女系”一字,就是指“孙”。“子”者,最原始的字义就是“小孩”,是典型的象形字。但在中国古代,“子”字一直以来就有两重意义,而且截然相反:一为尊称,有大贤、大德、大学问之男人才被冠称为“子”,如孔子、老子、孟子、孙子、墨子、韩非子、诸子……等等,这个“子”没有血缘关系,不但说明其为男人,而且要自己的后代要学习、尊崇、顺服他们,就如同对待有血缘关系的长辈一样。二为鄙称,有大贱、大恶之男人必被冠以“子”,如小子、疯子、傻子、贼子、亡子……等等。

一个字有两个截然相反的字义,这在文字学中是比较稀罕的,却也是非常符合中国古代的朴素辨证法则的。至于女人,有值得称道者才能冠以“女子”之称谓,例如东汉时期的女才子班昭,她最终继承父、兄遗志,完成了千古不朽之史书《汉书》的编纂,并写出了千百年来深刻影响中国妇女观的锁书《女诫》。否则,皆不值一提。“”者,最原始的字义就是用来捆扎物品的绳索,亦是典型的象形字。这绳索的发明不知有无专利,反正用途极大,人们不可或缺。将家族宗亲的血缘关系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用“系”是再合适不过了。从子为系,“孙”字就诞生了,如今简化字就是“孙”,变为会意之字。在计算某人的后代世次时,从其子开始,即可称算为“第几代后裔…”,这是无庸置疑、不需讨论的;但如果要称算“第几世孙”,那就必须让过其子,而从其第一代孙开始起算。

实际上,作为对“孙”辈的称呼,从第一代孙即“子之子”开始,中国自古就有严格的专用称谓,依次为:孙→曾孙→重孙→玄孙→弘孙→榴孙→忽孙→微孙→尘孙→沙孙→渺孙→莽孙→轻孙→烟孙,一共可以按父系联称十四代嫡系裔孙,母系无称。到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国有加以“外”字以称呼母系孙辈者(姑表、姨表),如外孙、重外孙、重外曾孙、重外重孙、重外玄孙……等,由于“一表则三千”,因此皆不记入氏族家谱。所称谓的第九世孙,就是尘孙,亦称灰孙。世人有以其世系称谓为姓氏者,称尘氏、灰氏,表示辈份再小也是该宗族的嫡系。后世人等在争执时常用“尘孙”、“灰孙”来辱骂对方,就是斥骂对方为小丁点晚辈,不配与自己平坐论谈。在中国古代,最凶残的刑法就是“连诛九代”与“联诛九族(诛联九族)”,这是两种不同的但皆为残忍到极点诛戮刑法。“连诛九代”,就是罪罚直系,仅杀戮其直系,不涉及旁系,一直要从曾祖父杀戮到弘孙,或从祖父杀戮到玄孙,或从父杀戮到榴孙,或从当罪者杀戮到忽孙,或从其子杀戮到微孙,总之皆饶恕过尘孙一系,以示帝王国君的“是为仁慈且留一脉”。不过,由于没有几个家族的老祖宗能当世活得了那么长久或传系到那么久远,所以顶多用到“榴孙”即第七代后裔、第六代孙,就呜呼哀哉了。因此,其直系已经几乎没有剩余生还者了,所谓的“仁慈”也就并不存在。而“联诛九族”,则是罪罚亲系,不仅要杀戮其直系,还要涉及所有的旁系亲属,其杀戮之广,往往一人获罪,则成千上万的关联人等皆要遭及血腥殃池。

按古人通常十六岁结婚,十七岁生子计算,那时的人如果还能活着看到“榴孙”之辈,其老祖宗大多已经高龄超过一百二十岁了,甚为稀少,所以,“榴孙”后边的那些孙辈称谓都用不上,因而人们也就逐渐遗忘了对后面“孙”辈的称谓。以至于到后来,大家反而不知道该怎样去称呼那么多代的“孙”,只好称“第几世孙”或“第几代孙”了。

如今,本书在此将“孙”的辈次称谓告诉诸位方家,请牢牢记住!至少能用到第十四代裔孙——只要你能够活到如许之久,就一定用得上。

尘姓尘姓起源三

源于地名,出自战国时期越国故邑越尘,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越尘,即古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地区,古越国人有称为越邑者。

楚考烈王十二年(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0年),越国为楚国所灭,居越尘之住民被楚考烈王熊完立强迁至零陵冷水地区(今湖南永州冷水滩),越国人念记故地,有称尘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尘姓 分布

尘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多以单父、零陵为郡望,人口比较稀少,约两千四百六十余人,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015%左右。

今湖南省的永州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黑龙江省的鹤岗市,广东省的珠海市,福建省的泉州市等地,均有尘氏族人分布。

尘姓 郡望

零陵郡:零陵、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三国时期孙吴国置郡,为黄盖之族所建。唐朝初年废黜。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按“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废除州、郡、县制,实行州、县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总管府。从置永州总管府到现在,永州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已经存在一千四百多年了。1949年10~11月,永州各县先后解放,永州专区于10月正式成立。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名零陵专区。1952年11月,衡阳、零陵、郴州三个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湘南行政区撤销,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除新田划归郴县专区外,其余县全部划归衡阳专区。1962年12月底,恢复零陵专区,专员公署设零陵县芝城镇(今芝山区),辖8县:零陵、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原零陵专区的祁阳、祁东2县划归衡阳专区。1964年5月,划零陵、道县的12个公社和9个国营林场,设置潇水林区管理局。1968年9月,改零陵专区为零陵地区。1979年,零陵县东风镇改名永州镇,由地区直接领导。1982年1月,改永州镇为县级永州市。1983年2月,祁阳县重新划归零陵地区管辖。1984年6月,撤销零陵县,恢复县级冷水滩市。至此,零陵地区辖永州、冷水滩2市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等9县。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以国函110号函批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零陵地区和县级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原县级永州市改名芝山区,原冷水滩市改名冷水滩区。地级永州市辖原零陵地区的9县和芝山、冷水滩两区,市委、市人民政府驻芝山区。1997年7~8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迁驻冷水滩区。

单父邑:春秋时期为鲁国地邑。秦朝事情置单父县,属砀郡。西汉时期单父县属山阳郡,又别置平乐县,亦属山阳郡。东汉时期单父县改属济阴郡,平乐县省入单父县。又别置防东县,属山阳郡。西晋时期废防东县,其地入单父县。南朝宋侨置离狐县于单父县城,为北济阴郡治,废单父县。北魏时期北济阴郡暨离狐县仍治单父城。北齐时期郡、县并废。隋朝开皇六年(丙午,公元586年)复置单父县,属济阴郡;隋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于单父县置戴州,隋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废戴州。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复置戴州,治单父县;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戴州再废,单父县改属宋州。五代时期后唐置单州,以单父县为州治,辖单父、砀山、成武、鱼台四县。北宋时期因之。蒙古统治者进入山东初期,单州暨单父县并属济州,元宪宗二年(壬子,公元1252年)改属东平府,元至元二年(乙丑,公元1265年)复置单父县;元至元五年(戊辰,公元1268年)仍属济州,元至元十六年(己卯,公元1279年)单州、单父县属济宁路。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废单父县入单州;明洪武二年(己酉,公元1369年)降单州为单县,属济宁府;明洪武十八年(乙丑,公元1385年)改属兖州府。清朝雍正十三年(乙卯,公元1735年)改属曹州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属岱南道;民国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更名济宁道;民国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属曹濮道;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道废直隶于省;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公元1936年)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3月建立单县抗日民主政权,初属中共苏鲁豫区党委后方办事处,同年7月属湖西专区;民国三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8月以单县曹马、芳桂二区为基础设立曹芳抗日办事处,其辖区归湖西专区管辖;民国三十二年(癸未,公元1943年)7月与金乡县南部四区合并为金曹县,属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一(湖西)专区;民国三十三年(甲申,公元1944年)6月单西南改建为临河县,属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一(湖西)专区;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12月临河县改称单虞县,与单县同属冀鲁豫行政区第十一(湖西)专区。1949年8月单县属平原省湖西专区;同年同月设立单县城关区(县级),直属湖西专区,并为专署驻地。同年9月撤销单虞县,并入单县。1951年6月单县城关区改为单县城关镇,隶属于单县。1952年11月随湖西专区划归山东省。1953年7月,改属菏泽专区。1956年3月复程县撤销,其东部划归单县。1958年12月属济宁专区。1959年7月复属菏泽专区,1967年改称菏泽地区。2000年6月属菏泽市。

尘姓 堂号

零陵堂:以望立堂。

单父堂:以望立堂,亦称单虞堂、单州堂。

尘姓 姓氏源流

一、(塵)chén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二、(塵)

尘姓名人:

尘铎,明时山东单县人,洪武举人,任监察御史。

综合:源出不详。见《单县志》。今大陆仍有此姓。

百家姓大全为您提供尘姓起源、名人分布及起名大全。尘姓,尘氏,尘姓起源,尘姓名字,尘姓名人,尘姓分布,尘姓郡望堂号,尘姓起名
别人正在查

    羿

    宿怀

    寿

    广

    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锺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车

    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跋夹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南宫第五,百家姓终。

    热门查询 姓名测试打分 老黄历 黄道吉日 在线定制英文名 2025年4月6日黄历 2025年4月7日黄历 2025年4月8日黄历 2025年4月9日黄历 2025年4月10日黄历 2025年4月11日黄历 2025年4月12日黄历 2025年5月黄历 食物相克 川菜 鲁菜 粤菜 苏菜 浙菜 闽菜 湘菜 徽菜 北京天气 上海天气 香港天气 广州天气 深圳天气 台北天气 澳门天气 天津天气 沈阳天气 大连天气 南京天气 苏州天气 杭州天气 武汉天气 重庆天气 成都天气 无锡天气 宁波天气 合肥天气 厦门天气日常生活 汇率查询 手机号码归属地 邮编查询 天气预报 家常菜谱大全 PM2.5查询 区号查询 2025年放假安排 升降旗时间 人民币存款利率表 常用电话号码 国家地区查询 机构邮政编码 台湾邮编查询 汽车标志图片大全 数字大写转换 大学查询 快递查询 (共18个)占卜求签 观音灵签 黄大仙灵签 易经六十四卦 二十八星宿 生男生女预测表 姓名缘分测试 诸葛神算 关帝灵签 吕祖灵签 妈祖灵签 车公灵签 王公灵签 文王神卦 灵棋经 称骨算命 预测吉凶 指纹算命 (共17个)民俗文化 老黄历 百家姓大全 姓名测试打分 十二生肖 周公解梦 歇后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三字经 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民间谚语 历史上的今天 解密生日 万年历 地母经 (共14个)交通出行 列车时刻表 尾号限行 实时路况查询 地铁线路图 中国电子地图 交通违章查询 交通标志大全 车牌号查询 北京时间 机场三字码查询 (共10个)学习应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诗词大全 英文缩写大全 英语单词大全 在线翻译 英文名 科学技术名词 五笔字根表 笔画数查询 偏旁部首查询 汉字拼音查询 区位码查询 郑码编码查询 仓颉编码查询 四角号码查询 中文电码查询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在线编码解码 专业英汉汉英词典 科学计算器 摩尔斯电码 圆周率 (共24个)休闲娱乐 谜语大全及答案 脑筋急转弯 绕口令大全 号码吉凶 竖排古文 外星年龄 外星体重 (共7个)站长工具 IP地址查询 二维码生成器 进程查询 密码强度检测 ASCII码对照表 时间戳转换工具 下载地址加密解密 (共7个)身体健康 安全期计算器 食物营养成分 符号 bmi (共4个)
    ©2025 911chaxun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