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911chaxun查询
输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输入 ba 即可
把姓 把氏 把姓起源 把姓名字 把姓名人 把姓分布 把姓郡望堂号 把姓起名
把姓

姓氏
拼音
人口约 4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943 位。
位于穷姓 之后,板姓 之前。

把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943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机查看把姓起源,微信扫一扫页面右侧二维码。关注后发送 把姓 即可

把姓 起源

把姓主要源自:姒姓

把姓起源一

源于职业,出自古代制弓工匠弝人,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弝人,是古代制做弓弩的工匠,为重要的军工兵种之一,实际上就是制作弓体的工匠,特长是做弝之工序。“弝”,就是执弓之处,即弓背中央的握手。一般人多是左手执弓,右手控弦射箭,因此“弝”大多要制作得适合将士们左手执握,当然也有少数右握“弝”。在古代,诸侯国之间争战频乃,因此“弝”字在许多方面与“把”字相同,因此,“弝人”亦称“把人”,其官称就是弝人氏、或把人氏。这在典籍《正韵》中有记载:“把,音霸。与弝通。”在典籍《礼·曲礼》中也记载:“把,左手承弣。疏:弣,弓把也。”在典籍《释文》中亦说明:“把,音霸。手执处也。”

在弝人氏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职业称谓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弝氏、亦称把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的姓氏读音作bà(ㄅㄚˋ)。

把姓起源二

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期杞国君主东楼公之后,属于避难改姓以为氏。杞国,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诸侯国,自商王朝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一千多年,国君为姒姓,禹的后裔。杞国建国于商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在杞国灭亡之后,王族贵胄和国民四散迁逃至其他国家,在其开国君主杞东楼公的后裔子孙们之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杞氏,世代相传。一直到了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权臣董卓掌控了东汉朝政,专横跋扈,残酷暴虐,滥杀异己。有杞东楼公的后裔名叫杞康,为避董卓之难,改姓氏为把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把氏正宗。

把氏族人大多尊奉东楼公为得姓始祖,正确的姓氏读音作bā(ㄅㄚ)。

把姓起源三

源于古羌族,出自羌族分支党项族把利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把利氏,是唐朝时期党项民族中一个部落族人的姓氏。党项族是古羌族的一个分支,在唐朝时期逐渐兴盛。据史籍《新唐书·党项传》中的记载:“庆州有破氏族三,野利氏族五,把利氏族一,与吐蕃姻援,赞普悉王之,因是扰边凡十年”。唐代宗李豫执政时期(公元762~779年在位),西北地区发生了原唐军将领、铁勒族人仆固·怀恩的叛乱事件。

党项族的把利氏部落被唐朝政府迁居于定州地区(博陵郡),其部落族人被分散于安喜、北平、鼓城、恒阳、新乐、义丰、望都、无极、唐昌、深泽、陉邑十一个县,后来逐渐融入汉族的过程中,把利氏族人大多改为汉字单姓把氏、巴氏、利氏、李氏等,世代相传至今,其中把氏的正确姓氏读音作bǎ(ㄅㄚˇ)。

把姓起源四

源于维吾尔族,出自元朝时期高昌回鹘王国贵族,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唐朝时期,有一古高昌回鹘王国,始建于唐朝时期,故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盆地一带。

该支源出高昌回鹘维吾尔族的汉化把氏族人,正确的姓氏读音作bā(ㄅㄚ),族人遍布今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溧阳市、无锡市宜兴市、镇江市丹阳市等地。

把姓起源五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族世居地把忽岭,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为氏。把忽岭,古代山名,满语为“bahuAla”,为海西女真族世居地,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境内的老爷岭,隶属于长白山山脉的东段支脉。在史籍《金史》中记载:东北有山名把忽岭,女真人一支以此山首字为姓,称把氏,属于女真白姓,满语为Ba Hala。在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些出自把忽岭地区的女真族著名人物,他们以山名为姓氏,汉化称把氏,形成把氏一族,诸如把胡鲁、把德固、把思忠、把九斤等等。

到了明朝时期,女真族把氏大多改为巴氏,迁布于东北、山东诸地,正确姓氏读音作bǎ(ㄅㄚˇ)。

把姓起源六

源于蒙古族,出自河北保定蒙古族人巴尔功,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巴尔功、巴尔宽兄弟,蒙古巴尔虎部毕喇尔氏族人,元朝末期河北保定人。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初年(元顺帝孛儿只斤·妥镤贴睦尔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毕喇尔·巴尔功起初为明军中的一个把总(辖五十兵,相当于明朝蕃制总旗、今军制排长),后跟随时为明军征南左副将军的回族悍将蓝玉征云南,因屡立战功,由一个小小的把总晋升为副总兵(副将)。明太祖朱元璋在得知云贵地区平定后大喜,御览军功奏章之时,有感于毕喇尔·巴尔功、毕喇尔·巴尔宽兄弟俩由“微职起家,位至专阃,平滇之役,战功尤伟”,遂在其名字上御笔加朱“扌”,赐改其姓氏为“把”,以示提升恩赏。

从此,毕喇尔·巴尔功、毕喇尔·巴尔宽兄弟俩改称“把尔功”、“把尔宽”,后领军镇抚崧盟一带(今云南昆明嵩明),其后裔子孙世代称把氏,广泛分布于云南、贵州等地,正确的姓氏读音作bā(ㄅㄚ)。

把姓起源七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初期蒙古族人帖木儿,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明军曹国公李文忠部下有个蒙古族小兵,名叫巴鲁剌斯·帖木儿,源出蒙古察合台汗国的巴鲁剌思部,祖上为虎牙思人(今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口岸),他随曹国公大军西征到甘肃地区后,被安置转入著名的连城鲁土司孛儿只斤·脱欢之子、百户孛儿只斤·巩卜失杰的地方军队中,后跟随孛儿只斤·巩卜失杰在凉州沙子沟捉贼,将达民脱脱卜花解官有功,选充总旗官(辖五十兵,相当于明朝军制把总、今军制排长)。

该支把氏一族后裔逐渐融入汉族,定居于永登地区,到了清朝时期,竟称其为“土著”,正确姓氏读音作bǎ(ㄅㄚˇ)。

把姓起源八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回族、壮族、土族、藏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把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把氏,世代相传至今。

把姓 分布

把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三种主要来源的把氏在姓氏读音上有三种不同声调,这在音韵学上称之为“同韵不同调”,把氏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八百五十一位,全国把氏人口仅有两万余人,多以金城、京兆、溧阳为郡望。

今甘肃省的兰州市红固区、永登县、张掖市民乐县,江苏省的南京市、常州市溧阳市、宜兴市、镇江市丹阳市、宿迁市泗阳县、徐州市,上海市,青海省的海东地区乐都县,云南省的昆明市嵩明县、曲靖市陆良县,安徽省的合肥市、亳州市、滁州市定远县、三河集、梅市、明光市、六安市寿县,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呼兰市,台湾省,美国等地,均有把氏族人分布。安徽梅家市(村级)一脉南迁到上海普陀区金汤路有把勇一脉;另一脉南迁到南京有把良、把正、把安等几家;三河集有把汉国、把汉文等多家后人。这几家辈分是:锦、汉、大、光、明、保、安、家、庆,人、寿、年、丰。他们都是回族。

把姓 郡望

金城郡:即今甘肃生中部地区,郡治即今兰州市。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部,陇海、包兰、兰新、兰青等铁路交点。为甘肃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以来是中原通往西北地区的交通要冲。兰州是我国的古老城市之一,汉朝时期为全城郡,隋朝时期改为兰州治,清朝时期为兰州府治,民国三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设市,一直沿用至今。

京 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溧阳郡:始建于楚、汉之际,西汉朝时期定为郡,后或为郡,或为县,其时辖地包括今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丹阳市、宜兴市、安徽省郎溪、广德、浙江省长兴等一带地区。宋朝时期辖地曾一度扩展至整个太湖及无锡地区。由于地处山区,历年战祸动乱,该地区均为人们避难之地。今仅为常州市下属县级市,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之地,有著名的天目湖风景区。

把姓 堂号

金城堂:以望立堂,亦称兰州堂、永登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溧阳堂:以望立堂。

把姓 姓氏源流

一、

现行罕见姓氏。今甘肃之永登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引《正字通》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把,又姓。本巴氏,东楼公之后。后汉灵帝时巴康避董卓难,改姓把。西魏有凉州剌史把秀;明代有把安。”《续通志·氏族略》亦收,音为上声(bǎ);读平声作“杷”,且例举“明莫山县丞杷安”,与《正字通》有别。或音pá。

二、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福建之邵武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词典》、《中国姓氏大全》均注作“上声”。《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引《广韵》云:“本杞东楼公之后。杞康避董卓难,改把氏。”杞乃夏禹之裔,当为姒姓。

2、“一云:把利氏后改为单姓(把)。”把利,为古羌族之党项人姓氏。

三、

《姓氏词典》引《千家姓》收载并注此音。“元有把带。”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广韵》云:“本杞,东楼公之后,杞康避董卓难,改把氏。”

2、又注:“一云把利氏后,改为单姓。”“把利”,历史上党项人姓。望出金源。一音bǎ,亦现行姓氏。明代有把士聪。

四、

把姓分布:安徽淮南、江苏高淳、上海嘉定、湖北黄梅、台湾台北、台中、屏东、台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把姓起源:

1、源出杞姓,东楼公之后。东汉安定太守杞康避董卓之难,改姓把氏。

2、爬氏亦作把氏。

把姓名人:

把秀,西魏时襄州刺史,见《西魏录》。

五、

把姓分布:大陆有此姓。

把姓起源:

1、金时女真人姓,世居把忽岭地区。故以地为氏。

2、庆州党项部有把利氏,后改为把氏。

把姓名人:

把撒合,金时西面元帅,天兴元年作东面元帅。

郡望:金源。

变化:一作巴。

把姓 相关姓氏

把利把古把孙 (把孫)把岳忒

百家姓大全为您提供把姓起源、名人分布及起名大全。把姓,把氏,把姓起源,把姓名字,把姓名人,把姓分布,把姓郡望堂号,把姓起名

把姓学者

收录 22 人
以上为部分曾发表过学术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图书等类型学术文献的把姓学者,数据源自网络。

把姓起名大全

羿

宿怀

寿

广

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锺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车

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跋夹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南宫第五,百家姓终。

热门查询 姓名测试打分 老黄历 黄道吉日 在线定制英文名 2025年4月6日黄历 2025年4月7日黄历 2025年4月8日黄历 2025年4月9日黄历 2025年4月10日黄历 2025年4月11日黄历 2025年4月12日黄历 2025年5月黄历 食物相克 川菜 鲁菜 粤菜 苏菜 浙菜 闽菜 湘菜 徽菜 北京天气 上海天气 香港天气 广州天气 深圳天气 台北天气 澳门天气 天津天气 沈阳天气 大连天气 南京天气 苏州天气 杭州天气 武汉天气 重庆天气 成都天气 无锡天气 宁波天气 合肥天气 厦门天气日常生活 汇率查询 手机号码归属地 邮编查询 天气预报 家常菜谱大全 PM2.5查询 区号查询 2025年放假安排 升降旗时间 人民币存款利率表 常用电话号码 国家地区查询 机构邮政编码 台湾邮编查询 汽车标志图片大全 数字大写转换 大学查询 快递查询 (共18个)占卜求签 观音灵签 黄大仙灵签 易经六十四卦 二十八星宿 生男生女预测表 姓名缘分测试 诸葛神算 关帝灵签 吕祖灵签 妈祖灵签 车公灵签 王公灵签 文王神卦 灵棋经 称骨算命 预测吉凶 指纹算命 (共17个)民俗文化 老黄历 百家姓大全 姓名测试打分 十二生肖 周公解梦 歇后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三字经 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民间谚语 历史上的今天 解密生日 万年历 地母经 (共14个)交通出行 列车时刻表 尾号限行 实时路况查询 地铁线路图 中国电子地图 交通违章查询 交通标志大全 车牌号查询 北京时间 机场三字码查询 (共10个)学习应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诗词大全 英文缩写大全 英语单词大全 在线翻译 英文名 科学技术名词 五笔字根表 笔画数查询 偏旁部首查询 汉字拼音查询 区位码查询 郑码编码查询 仓颉编码查询 四角号码查询 中文电码查询 汉字简体繁体转换 在线编码解码 专业英汉汉英词典 科学计算器 摩尔斯电码 圆周率 (共24个)休闲娱乐 谜语大全及答案 脑筋急转弯 绕口令大全 号码吉凶 竖排古文 外星年龄 外星体重 (共7个)站长工具 IP地址查询 二维码生成器 进程查询 密码强度检测 ASCII码对照表 时间戳转换工具 下载地址加密解密 (共7个)身体健康 安全期计算器 食物营养成分 符号 bmi (共4个)
©2025 911chaxun查询